1.中国水处理设备生产规模小而且分散,技术相对落后,质量不稳定,缺乏国际竞争力
现有的水处理剂产量尽管已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每个生产厂的规模小,单剂的生产最高为2-3吨,难以适应产品质量的均匀稳定、降低生产成本、出口等要求,
2.中国水处理设备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
目前,我国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方面已形成了不少专利,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缓蚀阻垢剂、杀菌剂、阻垢分散剂等方面专利产品少,缺乏针对性强的独具特色的药剂,没有强有力的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和明星企业。
只有通过不断地研制创新,实现产业化,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才有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
3.中国水处理设备应用技术水平较低
在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经济水平,总体来说是效率低、成本高。缺乏水资源化处理的高效、低耗工艺及相应的设备,导致废水回用率低。现有的水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率较低,废水处理的合格率在55%左右。
4.中国水处理设备工程研究设计生产技术服务的配套方面未完全系统化,缺乏国际竞争的能力
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影响水系统管理的自动化,浪费人力资源,如石化一个水系统,需16-20人(4班3倒,每班4-5人,加上分析人员);
5.中国水处理设备缺乏大量的科研和软件开发的投入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科技投入,就没有生命力。
目前的资金投入仅限于工业化的生产,而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很少,从而使得水处理技术方面处于无纵深、无层次、技术储备少的状况,无法步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运行状态。